赵准旺老师荣宝斋画展研讨会发言记录
1.萧瀚:准旺先生在荣宝斋的画展,我仔细看了。准旺我们是老朋友了,以前看过他很多作品,现在的作品有很多新的气象,在用墨、特别是用色方面有很多新的变化。看了画展,有几点感想,首先准旺先生的作品中有很丰富的技法,在树木等方面表现了老北京风光的特色,这次我看到他的笔墨功夫比过去更老辣了,对传统的东西比过去研究得更深了。其次,他的作品运用了很多新的构成方法,比三维的东西更有一些想法,好像变成了二维的,平面意识更强了。从传统笔墨的研究,到现代意识的构成,准旺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研究。第三,过去他的画主要以北京风光为主,画老北京,现在他也注意画新的北京城,作品具有时代精神,也在探索老北京的变化。北京的现代建筑很难表现,象歌剧院、鸟巢等等,很难画,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概括能力才能表现,准旺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在绘画题材方面也有了新的扩展。这是我看了准旺的画展后的三点感受。
2.于永茂:赵老师的画我见得很多,这次看到的比较全面,不管是小景啊、田园风光啊、还是大山大水,给人感觉耳目一新,另外颜色这块与以前相比,感觉更成熟了,颜色变化特别多、特别丰富,每幅画都有自己的色调。赵老师世界各地跑的比较多,看得比较多,但没有西化,作品用了很多色彩,但还是中国味儿,给人感觉很舒服,整体非常阳光,给人恬淡、宁静的感觉,其实绘画就是画画家的心态,画家什么心态就画什么作品,赵老师以前大山大水的作品画的不是很多,现在看对大山的整体把握、大山的气势、笔墨的处理等等,都非常到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赵占东:首先祝贺赵准旺先生的画展圆满成功。准旺先生这几年,创作了很多新的作品,他从海外归来已经十多年了,他是带着中国画的梦跑到国外,带着中国画的笔墨,到国外寻找新的创作语言,后来又带着海外学习研究的许多心得回到了中国。他的作品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我们知道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语言形式,但这个中国语言就像石涛说过的,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时代的画儿,都融入了新的语言。准旺先生的画,没有丢掉中国画的根本,笔墨元素的美感在他的作品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他融合了西方的色彩、素描、构成等元素,作品从北京风光拓展到全国、甚至海外的风光,都很有意思。中国画的外延其实可以更宽泛一些,内涵更丰富、包容更广大,中国画的笔墨完全可走得更远一些,在准旺先生的作品中,就看到了这样的趋势,看到了新的东西、可喜的变化,所以对他在彩墨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
4.胡永凯:准旺兄我们认识的非常早,他作品的成名也非常早,他在海外早就很有影响了,他过去作品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他画一些田园风光啊,一些农舍啊,独具慧眼,平凡的小景在他笔下变得不平凡了,这点我觉得很了不起。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以后,他创作了大量作品,现在他的画不是以小见大了,而是大小兼备,小景依然精彩,大山大水,大的城市风景,很难画的,他都表现得很好。我们看很多的山水画,皴法、勾法、染法都很熟练,可总觉得缺少点味儿,缺少感情,象有的舞蹈家,动作很标准,可像做体操似的,没有味儿。艺术最怕没有味儿,没有味儿就没有感觉。准旺的画不论是小习作还是大创作,都很有感觉,将笔墨融于感情之中,一眼给人的感觉不是笔墨,而是情调,仔细看,有笔墨,这是他很独到的地方。具体说,准旺的树,很有特色,无论是南方的榕树,还是北方的古柏,他都画得与众不同,他的技法不是完全继承古人的,他是结合大量写生,独创了多种树木独特的勾法,在当代山水画家中,准旺的树是很有特色的,跟谁都不一样。再有就是色彩运用,水墨跟色彩结合,是个很让人头疼的事情,我们很多画家都碰到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准旺的画里这两者结合的很好。准旺虽然很早就成名了,但还在不断的探索,这个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这个展览是个很有分量的展览,我祝准旺兄今后取得更大的成绩。
5.马海方:跟赵老师认识应该在上世纪八五、八六年以后,当时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办了一个画展,参展画家还有李小可等人,其中赵老师的作品就有反映北京因素的作品,画的好像是西山的寺庙。赵老师当时是活跃在社会上的画家。过了几年赵老师就出去了,从美国回来以后,赵老师成了一个组织者,北京奥运的主题展,组织的很成功,效果很好。赵老师那时给我的任务,就是把吴冠中先生照顾好。赵老师这个人的特点就是,策划一个事,有把握了,才召集大家合作,他跟我说,策划一个事,要规划十项,十项里哪怕只有六项能够成功,我就努力做这六项。用我的话讲,叫普遍撒网,重点捉鱼,哪网有鱼先捞哪网。今天在画展上又看到水立方、鸟巢题材的作品,让我想到了奥运时的那些活动。赵老师绘画的题材是多方面的,除了人物画得比较少,各种场景都能画。有人说我的画,应该加一些胡同,加一些门楼,我就经常看赵老师画的胡同,赵老师的画有的像航拍下来的镜头,从空中俯视。北京的景画起来难度比较大,这些画展上的画,是这些年画北京情结的、比较整齐地推出的一批作品。赵老师是敏感型的画家,走到哪儿都能画一些小的构图、小的感想,我从赵老师身上学到了这点儿,随时随地的画一些感兴趣的东西。赵老师名山大川画得也很出色,但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他画北京的这个系列的作品,看得见、摸得着,很熟悉的东西,还能画出新意,挺不容易。今天又看到了很多过去没见过的画,我还得好好研读,把他的树啊、门楼啊、场景的表现手法,吸收到我的画儿里。
6.杨沛璋:每次看展览,看完以后,总想一想能学到什么东西。看了今天的画展,有几点感悟。一是画家经历丰富,画了这么多画,再有就是画家画画是要有感受的,有些画家的作品,注重笔墨形式的成分多一些,今天看到的这些画,每幅都是有感而发的,画中有诗的意境, 这太重要了,有了这一点,颜色、笔墨都自然融合在一起,共同为意境服务,画出来与传统的山水画就不一样,画的都是现代的东西、现代人的感觉,我想这也是笔墨当随时代吧,这样的画面流畅、生动,它不是拿来传统的东西硬在一块儿拼凑。有画家的感受,构思与意境结合起来,作品就有看头了。所以说,这个展览对我的创作思考很有启发。
7.王保安:我跟准旺认识很多年了,从他步入画界到产生影响,每次画展我都仔细看,看完总觉得准旺又进步了很多,今天看了也是这种感觉,刚才马先生说向准旺学习,其实你们是切磋,互相学习,你们二位都是画北京的,我觉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你们都有感恩的思想,感谢谁呢?感谢北京,是北京这块土地养育了他们,是喝北京水吃北京饭、跟北京的街坊邻里聊着天儿长大的,对北京有感情,这样画出来的画儿就感动人。第二个就是作品的时代感,一幅作品能长久的流传下去,没有时代感是不行的,画家把感情和对时代的认识揉在自己的画里面,比如画北京的树,画北京的红墙,都是带着感情画的,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当新的面貌出来了,比如奥运的场馆,准旺马上就投入其中,画这个,把北京这一段光辉的历史保存在自己的画面里。北京的很多建筑、场馆过若干年也许会拆了翻建,人们看了准旺的画会说,噢,原来北京的某个场馆原来是这样的。这种直观的印象不是简单的在画面上体现着,是饱含着画家的彩与墨的情,把它表现出来的,用来感动人们。我相信准旺会继续用感恩的思想画北京,用饱满的激情表现北京的时代感。
8.曹家祥:刚才有位画家说笔墨当随时代,我觉得说得非常好。我与在座的比,跟准旺认识算是最长的了,我们六岁就在一块儿玩,在中学一起画黑板报,他画报头,我弄文字。准旺比我这个当记者的跑的地方都多,两次重走长征的路,两次追随奥运会,精神可嘉,应该说我是做不到的。这次画展有很多新作,跟以前的作品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作品的时代感、艺术表现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准旺的很多画给人的印象非常深,这一点很可贵,北京每天大大小小的展览太多了,给人留下印象的作品并不多。国画家七十岁左右正是出精品、出思想、带学生的阶段,准旺在技法、立意等方面又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祝贺老同学取得的成就。
9.王继平:我算是赵老师的学生。为什么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赵老师就是全国有名的画家了,我的老师李明久先生与赵老师他们一起,启动“运河之子”的那个活动,在全国都很有名,我们上学时就看赵老师他们的画,有一种看着他们的画长大的感觉。这两年有幸受赵老师的提携,跟着他不断的出去采风、创作、展览,关系有不小的进展,在感觉中他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亦师亦友。亦师就是,他是我的榜样,是我学习的楷模;亦友就是反映在赵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器重和提携,对我来说,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参观今天的展览,这样大规模、近距离观看赵老师的作品,还是第一次,看完之后有三点感受,一是包容性,二是田园性,三是时代性。包容性上,从题材上说,北京的、外省的、国内的、国外的都有,题材的跨度相当宽;技法上,传统的、现代的甚至西方的,都融合在一起,具备这样包容性的画家,在当代中国画坛也是不多的,还有他的思想高度、技法高度,甚至个人的胸怀等等,都很出众。再有,这也是画家能力的体现,你有这个能力你才能包容,不是哪个画家想包容就能做到的。从我个人的喜好来说,最能感动我的,还是赵老师田园风情的这类作品,我觉得这些作品极好地体现着赵老师的水平和特色。贴着这些作品,你能很真切的体会到赵老师的才情,那就是非常的灵动、率性,具有美感。一棵树,一个门楼,用他独特的视角、技法加以表现,抒发情感,就很感人,传达了他表里如一的真性情。第三点就是时代性。很多画家从事创作几十年,在技法上、思想上很容易陷入一种僵化的状态,画家笔墨的成熟与画风的形成,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反过来又容易使画家麻木、不思进取。有大师潜质的画家都是不断进取、不断创造、不断发现的,作品让人常看常新的,这点在赵老师的画里表现的特别充分,从老北京的胡同到深山民居,从奥运建筑到北京的新民居,一直紧跟着时代的节拍在做,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的,这很可贵,也是一个画家的气度和发展前景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