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ACTIVITIES

艺术浅谈ACTIVITIES

载将春色到江南----评赵准旺的中国水墨画山水画艺术

在看腻了那些题材貌似“重大”的绘画之后,再来欣赏赵准旺的中国水墨山水画,会使观众感到一种全新的艺术信息。

赵准旺是近来活跃于国内外画坛的著名画家。他幼承家学、酷爱绘画。以后,又转益多师,问业于张汀、崔子范等老先生。他还曾在江苏省国画院系统深造,师承亚明先生,得其纵横挥洒之法。他的画,朴拙深厚、清秀壮丽。在技法上,或用枯笔白描,或用泼墨倾色,画面上风晕墨彰,充满韵律感,在浑朴高迈的气象中寄托了奋发向上的心声。赵准旺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北京市画展。一九八五年在《祖国环境美画展》,一九八八年在全国中国画大奖赛上分获一等奖和大奖。他的作品曾在美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英国、丹麦、西德和瑞士展出。在南京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荷兰驻华使馆和新加坡潮州会馆举办了四次个人画展。

中国水墨画是我国绘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在于,使意境、笔墨和线条得到高度统一,十分精练的寓情感于图景,同时十分自然的将审美感受转为审美表现,终于从自然美中创造出艺术美来。

赵准旺作为在艺术上日臻成熟的中年画家,对于古人的“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的名言,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一贯作风是重视主观创造性。当他再现客观世界的景象时,他的画,便是思想,便是感情,多年来,他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力求“搜尽奇峰打草稿”,而后形成以田园为主,以草原为主、以水乡为主,适合个人性格特点的表现风格。他认为,只有紧紧抓住“借物写心”这个中心,才能不囿于客观世界的“奇峰”,借助自然形象,以表达内心世界的真情。

为了追求这一艺术目标,赵准旺曾多年钻研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拜许多著名的老画家为师。但他在学习中,尊重而不是盲从前辈画家的“我”,而是力求丰富,壮大而不是消弱自己的“我”。他的画,借鉴了许多前辈画家的艺术经验,这在他前期之作品《山中雨》、《泰山远眺》中有明显表现。但在近几年中这种情况有了明显改变。老画家的艺术风格,例如,石涛的淋漓自然、齐白石的简练清新、陈子莊的灵宕天真代替了具体的艺术手法,成为赵准旺借鉴的主要方向。有时,他甚至越过近代具体画家,直接从我国传统画论中寻求艺术营养,指导自己艺术创作。他在理解古人强调“意境”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之后,便自觉地将其视为自己艺术创作的追求方向,力求不断创新,使生命常在。正是由于赵准旺具备了这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从而使得他的作品更具艺术个性。他不受束缚,注重调动传统和非传统的中国画法,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景物中,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通过新描绘的山山水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更生动、更具时代特色的生命意识。例如他画的《曲径通幽》,就很能显示出他的个性追求。这幅以江南村居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水墨淋漓、湿而不滥、华滋苍茫、枯中带润,水墨的变化在作品中显出奇妙的光与色。这幅作品发表后所受到的好评,说明了观众对他这一独特技法的称道。

观赏赵准旺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之一,就是他的崇尚简远、重深的艺术风格。这也正是他从中国古代画论所吸收的营养。

尚简观点源于古代文论。它要求观察、识别、抽取对象的本质,并相加概括。这也影响到绘画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也就是求要而不繁、切中肯启,以增强意境表达的审美原则。

在《鸟趣》这幅画里,画家力求用简单来表现繁杂与多样的画境。高大的白杨树布满了条条曲曲的皱纹,黑白分明。高处,垂枝交叉,间以丝丝细直之线。纵横的枝干与朴静的画境。画家没有着眼于鸟笼主人的言语行动,却将众多人们的人脑景物反映出来。点线有粗细、长短、大小、横直、疏密,依靠其形式多样及相间的渗透,点燃了人们热闹的活跃气氛。

如果可以把赵准旺的绘画作京剧的个中唱腔的话,虽然他的音量不如别人,但其韵味却更加强烈。《江南家》、《河上渔家》、《塞上曲》、《山麓》,表面看起来仿佛是信手拈来的小品画。其实,这些像小诗一样清新,秋风那般清澈,和风雨同样可亲,,没有丝毫霸气的作品,却是来之不易,它是画家的心灵对象化的结果。

追求作品的韵味,是赵准旺不断探索,并取得显著成就之处。这首先从他为自己作品的命名中得到体现。例如《陕北秋韵》、《水乡韵律》、《水乡春韵》、《水乡秋韵》等等。他正是以追求韵味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洗练、简洁,以便更好的表达意境。其次,为了更好的表达韵味,他在表现对象的选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俗话说“智者爱水”赵准旺笔下的水,表现出多姿多样的韵味。《渔家秋曲》中的水占了大半个画面,远山和岸边的草屋却挤向了两边。虽然这宽广的水面末着一色,然而山脉和河岸的走势自然显现出浩渺河水所特有的跳动和涌流。《草原银装》,顾名思义,描绘的是草原冬天的景色。画面上一篇雪白,被草原的风吹得一条条的露出了地面,这一道道粗细、黑白不同的线条,构成了画面的塞外雪韵。而地上是星星点点地毛牛,就像是五线谱上的串串音符,无意间更增添了作品的特色。

赵准旺中国水墨画的再一特色是不着力于浓彩重墨,而是以淡雅为主,甚至随类赋彩,在“淡”字上下功夫。这主要源于古代文人画力求超越自然,不囿于物,平淡天真的艺术追求。他的《山谷初春》,用枯而不干的用笔,皴出远山古的轮廓线条,仅在山脚处略施灰蓝,既预示着初春山区的肃穆气氛,同时又与近处的柳树拉开了距离。至于柳树的施色,他一反常人表示它时所用的嫩绿色,而是用淡淡的花青泼彩在树的外形周围,从整体上把握春天的生命气氛。最富生动的是位于画面中不峡谷间飞动的鸟,无疑,作者是将其作为春的使者来表现的。整幅画无丝毫绿色,然而春天到来的欢乐情景充满画面。同时,淡青和灰蓝、白以及右下角的红色姓名章的颜色构成一幅淡雅、生动的生命赞歌。类似的作品还有《秋之晨》、《云雾飘渺处》、《梯田》等。

在赵准旺的作品中,观者不难看出他扎实的传统功底。这是他长期刻苦练习、孜孜追求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他独具匠心的艺术灵气。这一点,在他的用墨技法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破墨”和“泼墨”是中国水墨山水画得以建立的基础之一。前者在于强调墨的光彩,要用活墨;后者是通过泼墨留下的痕迹,唤起画家的想象,表现一种豪放的性格。二者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增强艺术形象的神采。例如在《梦怀故乡水》中,在画面的主要位置堆满了一堆堆的墨块。然而它们并非漆黑一片,而是有干有湿,有深有浅,有浓有淡,仿佛是一片浓密的树林,又好似座座山岗,促使人想象,启发人思考,而在画面的顶边,淡淡的渲染出几条木船及稀疏的片片落叶,题虽然是《梦怀故乡水》,然而水面却只占画幅的很少地方,且极不显眼,由此而显得遥远,而近景的泼墨却造成了扑朔迷离,令人神往的艺术气氛。在《荷塘清晨》里,近景是一片用草绿破开的墨色,象征着生机勃勃的荷叶,中景勇焦墨在片片淡绿色荷叶上点点,只有远处是一片水天相连的绿色,暗示这里的水的世界。这种整幅画都以白色为主而仅在远处渲染绿色的惜绿手法,却更加显示出水乡荷塘的特有气氛。中景的几只白身红嘴的鸭子更添了画面的生动。《西藏小楼》是根据作者一九八九年随中美联合摄影组拍摄长征路线风光时所画速写完成的。自画面左上角斜泼下来的两条深浅不同的墨带,不仅起到了稳定画面的作用,而且成功地表现了高原大山特有的凝重、浑朴的感觉,加上了数笔勾出的木栅,表明了这里的特定环境。粗勾轮廓,看似随意施墨的几头牦牛,或立或卧、或横或竖,姿态各异,加上中景和远景的几条空白线所造成的草原清晨的武器,使得此作品在使用泼墨、破墨技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运河题材,是作者自一九八七年运河之行归来后特别喜爱的题材。其中运河边的住家房舍,尤其得到他的青睐。《家在运河边》就属此类。这幅画选取了以水中有岸上的角度,流淌的河水位于画面下部,是横线,此起彼伏座座相连的房屋,其线条是纵线,屋顶的浓重墨色,反衬出河水的分外明亮。画面虽由大块墨及大灰面(墙壁)构成,但大块灰面又由镶嵌式的小块(窗户)所构成。这纵与横、明与暗、大于小的相互关系,构成画面强烈对比。至于水面上那几笔横游的红色之鱼,不仅是点缀,且更是与房屋的凝重形成呼应和最好的对比。吴冠中说过“宣纸上最强为力的表现手段是黑与白、点与线,其次是利用朦胧效果所表现虚境”,依此来衡量赵准旺的绘画,仍可称为佳品。

《岸边的居处》,画面显出是一座老式的住宅,背景是滔滔的江水。住宅就像守卫在岸边的雄狮。它整体上呈固体状。然而其中错落的门窗造成了非静止感的复杂结构。这些以块与面为主导的房顶与门窗形成多姿多样的景色。与这种静止相对应的是远处的江水。但是在处理这一极富动感的对象时,作者并未对其直接描写,而是画了一长串航行中的驳船。这一串驳船既使人联想到江南的宽阔和江水的流动,同时又与近景的房屋的形成面与线的对应,使画面显得生动。这一看似平常的景象,其实经过了画家的精心选择和剪裁,从而显示出再现客观对象的主观性。画面静中有动,令人难忘。

艺术大师潘天寿说过:“画事须有天资,功力学养、品德四者兼备,不可有高低先后”,许多画家的成长道路表明,画画到一定程度,画家本人的气质、修养、个性以及探索精神,便成为更为重要的条件。这是一种潜藏在作品之外,又蕴含于作品之中的精神化、理想化的东西。不具备这一点,也就不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个性,也就难于成为画家。

经过长期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创作,并取得相当成绩以后,赵准旺是深得其中三味的。可喜的是,它在不断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九八九年十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国现代油画展》中,他的一幅《水乡春韵》丙烯作品,因其将中国传统画法融入丙烯画创作,既吸收了丙烯画原料的特点,又达到了中国画的意境,因此受到观众的喜爱,展览会开幕当天就被人买下。

我们期待并预祝赵准旺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赵准旺个人网站